WWDC
分类
思想火花

最近看的书

听说亚马逊要撤离中国,最近买了一些书。

目前正在看瑞达利欧的原则,大约看了三分之一,有许多收获。对于个体的人来说,如何看待/面对自己,如何学习他人,知道什么是重要的,用什么视角看待你的人生。

分类
产品体验 想荐播客

最近推荐的工具

 

1. 最近陪小朋友用Apple Tv看《憨豆特工3》,因为VLC无法使用本地字幕,线上又一时找不到合适字幕的情况下,来来回回好多次试验,最终在电脑上看完了这部影片。

后来看了少数派的分享,买了Infuse后,之前困扰的字幕问题也完美解决,如果家里有Apple tv,强力推荐。

2. 这几个月打造的“周末之家”,也迎来了新的书房,相继购入了乐歌的电动升降桌,lg的4k 27寸显示器,ducky机械键盘和罗技鼠之后,缺一个主机,本来想买新Mac mini,但看了一圈,配置方面显卡还不如我2016带bar 的mbp,价格快赶上带屏的Macbook。


思索好久,最终买了联想的雷电3扩展坞,配mbp。合盖后只需要一根雷电线,即可以实现音频,视频,数据,网络的全部链接,你能想的接口全齐活了,关键是联想的这款扩展坞不需要破解,插上就好用,推荐。

总结:问题出现了,其实会有很多种解决方案,这个时候,我们要做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,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发挥价值的那一种。

分类
产品体验 想荐播客

iPhone XR 一周使用体会和购机指南

多年来,一直在苹果的生态里,买了上千个app,免费的更是不计其数,然后就再也离不开了。

自从XS系列发布后,对于我这一直只换S的,换机就是硬需,第一时间到店摸了XS和XS Max,XS没有双卡,XS Max太大了,焦点就放到了XR身上。

然后等到XR真机上手后,第一时间买了,来说说这一个多星期的上手感受:

1. 对于上一部还用指纹解锁的用户,过渡到第二代Face ID,感觉非常爽:体现在再也不用按指纹了,一切都在无感中完成,第二代的Face ID识别率非常好,黑夜里不开灯完全没有问题。

2. 没有了3D touch,根本不是问题:切换多任务被全面屏手势替代,按压选字变成长按空格键激活,App快捷菜单,我从来想不起来用。

3. 关于手感,以及大黑边和重量:对于我来说XR的尺寸是我可以接受的,重一点没关系,至于大黑边我觉得完全不是问题,因为手机是拿来用的,不是拿来炫耀的。

4.  屏幕和拍照:屏幕对我没升X的人来说,没有回不去的问题。拍照方面和XS比,前置一样,后置主摄像头一样,少了长焦,成像质量也基本一样,除了缺少两倍光学变焦和物体背景虚化,看在少2000块的份上还要什么自行车呀。

5.  综上XR是一部各方面都向旗舰看齐,没有短板的好机器,香。

最后送上小贴士:

分类
思想火花

女性电影的春天

起因是最近晚饭后,都在看片。但国内宫斗剧、公主剧、各种传的,虽然也很好看,这次不聊,聊的是电影。

  1. 近现代电影史上,我们看个人类型、英雄类型的电影,大部分都是男性为主角。比如漫威系列,DC系列,变形金刚系列,星球大战系列。
  2. 这两年女性主权从幕后走到幕前,声势浩大。而围绕和刻画女性的电影也被更多的导演所关注。
  3. 在竞赛单元,不管是戛纳还是奥斯卡,都涌现出来一批叫好又卖座的女性电影。从《神奇女侠》到《三块广告牌》,《伯德小姐》,再到《斯隆女士》,《普通女人》。仿佛雨后春笋般涌出。
  4. 女性电影在展现形式上,和男性英雄/超人/武打类电影相比,既有女性的柔美又有面对事物的坚毅,更多展现了女性面对问题的果敢,不惧,抗争、胜利,从画面上来讲更有观赏性。
  5. 在故事形式上,重故事叙述和人物刻画,层层展现,这让每一位女性都棱角分明,立体而又有味道。如果你看惯了大部分英雄电影打打打的结构,你会觉得女性电影在看过之后更有思考空间和观赏“后遗症”。
  6. 也就是说会让你眼前一亮,原来电影可以这么拍,剧本故事可以这样峰回路转,意犹未尽。而女主在仇恨面前,有情感、有思考,有选择,从而塑造出来有血有肉的电影价值观。
  7. 接下来在此助推下,我们看到迪士尼已开拍真人版《花木兰》,DC的《神奇女侠2》,漫威的首部女性英雄《惊奇队长》都即将上映。
  8. 相信,这是一个平等的时代,这是一个敢于发声的时代,这是一个即将温暖的春天。
分类
开发创造 思想火花

西部世界与中美差距

最近看了《西部世界》,看到第六集的时候想了很多。对于我们自己,对于这个世界,对于我们正在努力的,对于我们孩子的未来,也许很多都是错的。
1. 觉醒
晚上陪孩子看书,看DK的汽车百科,横跨130年,看汽车的变迁史。我就在想为什么十九世纪就有了汽车,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,汽车发展已经成型,但是汽车的外观和备胎位置和现在差别这么大,为什么备胎就没有想到放后备厢。

西部世界里农场主的女儿和妓女店的老板,从来没有认为自己不是人,没有怀疑自己的人设。突然有一天,她们看到了自己以外的世界,这个震撼所带来的是整个世界观的改变,是变革,是觉醒,是进步。

2. 考试
中国在改革开放后,教育事业大步发展,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一个小孩都能接受课堂学习,我们在80年代的教育经历,和现在新的10年代,在大的层面上似乎并没有什么改变,依旧是以考试为中心。

如果你上过驾校,你就知道以考试为中心的含义。现在的孩子上学甚至比我们那个时候还要以考试为中心,三天两头测验小考。

3. 启发
西部世界里修理工告诉妓女店老板,你们的学习和知识储备都远远超过我们人类,但是有一点你们听我们的话。

你看知识储备多在我们认知上代表就是好,所以我们终极一生都在学习,都在考试。但是一样无法逃脱被别人的控制,好毒的领悟。

前一阵子,中兴被美国制裁,差点破产,核心是中国造不出来芯片。为什么美国能造出来,中国造不出来?为什么创新一直是美国在引领,而中国却一直在抄袭?为什么是加州设计,中国制造?为什么中国的电动车都在美国研发和上路测试?

也许你已经明白了,这就是中美差距,我们就像在西部世界里,那个原始的乐园,周而复始的生活。而此时的大洋彼岸,早已觉醒。

你还在问自己: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,我要到哪里去吗?

分类
拍照的人 行走人生

上海迪士尼乐园

上周末带孩子去了他心心念的迪士尼乐园。飞猪上订的票,凭GAL码直接持身份证在入园时打印纸质门票。

迪士尼相较于国内乐园,除了众多IP加持外,还有如下几点值得思考:

  1. 主题乐园背靠电影公司,不管是迪士尼还是环球,他们拥有持续迭代新角色入园的能力,这个太可怕了。
  2. 每个项目的体验精之又精,虽然排队两小时,只玩两分钟,但就是这两分钟,让你体验后忘掉了前面排队的2小时。
  3. 增加互动,几乎所有的舞台类节目,都拥有和观众互动的能力,比如《太空幸会史迪奇》,短短几分钟,让所有观众开怀大笑,互动堪称一流。
  4. 园区App的加持,进园后,每个人都在使用园区App,不管抢快速通道,还是查景点位置,虽有不足,但非常好用。

接下来吐吐嘈:

  1. 价格三大贵,门票贵,停车贵,吃饭贵。
  2. 排队2小时,热门项目2小时起步。
  3. APP登登登,打开一次就要登录一次。
  4. 地处偏僻,网络真心一般,特别是联通,好多次无法联网。
分类
开发创造

我出品的第一个课程

2016年底,我开始捣鼓播客,第一个播客叫“瞎编乱造”,叫这个名字呢是希望自己不要有压力,是兴趣驱动的,从名字上来说你可以胡乱来播〜。

我编了第一个故事叫“三只小猪阿尔法版”,是有一天我突然想那些传统经典的故事,如果放在现在会是怎么样的,想就做,那我就写一个版本吧〜。

第一季写了10集,三只小猪其实才写了一只小猪的冒险故事,后面还有好长好长,然后就觉得乏,因为只有一个人玩。看美剧我们都知道有季歇,有冬歇,然后我也想歇一歇。

在歇一歇的这个过程中,我创作了加比的故事,以我们家小孩为原型,邀请了我的爱人和小朋友参与,原本也没想是一个课程,就是一个好玩的播客。同时帮助孩子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,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父母我们的思考。

出来后孩子非常喜欢,每一期都听了好多遍,与其说是做给孩子听的,其实更多的是给新手父母思考的,如何和孩子相处,如何以孩子视角平等处理问题,以及我们在这方面的经验分享。

然后到了2017年下半年,知识付费开始兴起,因为我是做互联网的,所以认知都要超前一点,然后我一看我在制作的《加比的故事》,每一期解决一个问题,不就是每一节微课嘛。而且形式比纯讲课的更有趣,更好玩,又有一定的深度。

还是想就做,结果是不管“得到”还是“喜马拉雅”等知识付费平台,都走大V路线,没有途径,然后这事就隔置了。

直到直到两天前,我和爱人说你再找找,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平台,然后才有了你们所看到的我们的第一个课程。

另外从定价上9.9元就可获得完整的一季课程,全9节课。再加上平台抽成,其实连设备的钱都赚不回来,你就知道我们不为赚钱,只是希望和告诉孩子我们在做的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,是可以帮助别人的事情,初心是美好的,足矣。

最后,希望每一位父母和即将成为父母的朋友们都去听一听,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。

放上地址:点击这里进入课程

分类
想荐播客

关于教育的一点思考1-压力和兴趣

这是普通的一天,看着爱人在陪孩子做作业。

然后大部分家庭都会出现的场景来了,孩子出现了各种问题,家长也变得暴躁起来,最后坚难的完成了作业。

为什么会这样,也是很多家长都想要去找的原因。

在我们国家,实施的是应试教育,孩子们在学校里就看考试成绩。所以学校里会给到孩子各种提问,默写,小考,月考,期中考,期末考,评优秀也跟着成绩走,我们都是上过学的过来人,可想压力有多大。

而中国式家长,是望子成龙式的,恨不得自己的孩子是超人。

结果就是孩子回到家,继续接受来自家长的压力,看着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,我突然觉得挺可怜的,因为承接的是我们那一代的教育方式:赶鸭式。带来的是死学习,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想象力。

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。但孩子却惭惭没有了兴趣。而想象力是未来智能时代最重要的能力,但孩子已经在规矩和应试里把它弄丢了。

所以,我们一起聊了聊,发现还真是要改一改:

1.让孩子有选择权,可以选择爸爸也可以选择妈妈,当然也可以选择自己来完成作业。

2.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施压 ,努力去培养轻松欢快的氛围。

3.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好习惯也需要慢慢养成,切勿焦燥。

4.认真和高标准很重要,在传达给孩子的同时,也要以身作则。

5.不再只看成绩,不再要求拿到奖状。

6.继续引导孩子在绘画,音乐和故事上的创造力。

7.不断学习,让我们力争成为一个合格的伙伴。